华声在线 肖晴岚 通讯员 郭灿 李哲懿
高耸的建筑在BIM技术的精准规划下拔地而起,物联网传感器实时传递着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智慧大脑”云平台引领着项目向高品质、高效率的目标稳步迈进……9月9日,记者从五矿二十三冶恒伟洋湖花园项目部了解到,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有5栋主体结构封顶,正处于主体结构施工及装饰装修阶段,项目现场一派火热朝天的施工景象。
作为长沙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创建项目和五矿二十三冶智慧建造云平台优化升级试点项目,恒伟洋湖花园项目部综合运用智慧建造云平台、BIM技术、物联网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交出“智慧”答卷。
搭载“智慧大脑”,过程全面把控
恒伟洋湖花园项目坐落于长沙市岳麓区洋湖街道,包含8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达到9.2万平方米,建成后将进一步为城市形象赋能,为区域居民提供高品质改善型住宅。
项目自2023年4月开工以来,项目部以五矿二十三冶智慧建造一体化平台为基础,整合人员管理、安监管理、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科技管理5大模块、33个子模块。系统实施全过程数智化管理,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在线协同、动态最优,堪称项目的“智慧大脑”。据悉,该项目智慧建造应用评分连续5个月位居五矿二十三冶第一名。
▲智慧建造云平台指挥中心。
日常工作中,项目部管理人员可通过PC端和手机APP开展线上巡检,将安全和质量问题即时上传至云平台,形成了从问题发现到整改的闭环管理,实现了从被动“监督”到主动“监控”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项目主体施工期间,“智慧大脑”系统科学部署施工计划,确保了项目重要节点——主体结构封顶的顺利完成。
有了“智慧大脑”,那还有“眼睛”“嘴巴”吗?项目技术负责人笑着说:“当然有,光‘眼睛’现场就有4个。”
▲蜂鸟系统AI安全识别系统。
据介绍,项目配备了可视化管理系统和AI技术,通过多个摄像头实现现场监控无盲区。系统自动识别并预警不安全行为,如未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带等,并实时推送预警信息至管理人员手机,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排查整改。多只“眼睛”把控现场,实现线上安全监管。
此外,项目部综合运用全方位智能监控,实现车辆过磅全自动称重、采集和记录。“在传统的物料验收模式下,我们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材料过磅,一人负责司磅,手动登记填写物资信息,一人在外围巡查,防止出现作弊行为。现在一人通过远程操作即可完成。”项目部材料员瞿志高表示,对账遇到有质疑的磅单时,工作人员能通过手机APP扫描磅单二维码,直接获取当时的过磅信息和影像资料,实现“一键式”解决。截至目前,项目累计过磅300余车,累计收料数量5700余吨。
BIM+装配式,全面提升建造效率
从辅助图纸会审、深化方案到形成多元BIM技术体系再到基于BIM打造的数字建造系列产品,该项目通过搭建BIM模型与智慧工地数据互通,切实解决具体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重难点,推进快速建造更加数字化、精细化。
项目毗邻学校,施工高峰期进出场材料多且集中。针对物料运输路线和材料堆放的难题,项目部应用BIM场地布置,根据物料运输车转弯半径调整施工道路,合理布置材料堆场,实现了场地空间的优化运用。
▲BIM智能排砖。
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技术方案工作量大,安装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难以保证效率。为确保高效安装,项目部采用BIM5D施工模拟和可视化交底,将吊装方位、定位牵引、支撑稳定等安装细节一次交底到位,减少了返工风险,加快了施工速度。
同时,项目部利用BIM技术重点解决了地下室管线优化、净高调整、结构留洞等多项难点应用问题;通过BIM建模与三维图纸,减少误差与损耗,提升施工效率与成本控制。
技术小创新,解决施工大问题
“高大上”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接地气”的小发明也备受欢迎。
▲适用于填土地基的装配式围挡。
项目部创新发明装配式围挡,传统的砌体围挡施工繁琐,周期长,且基本无法回收利用。围挡建造、拆除、运输过程还会产生粉尘、噪音等二次污染。装配式围挡通过榫卯结构原理实现快速拼装,施工简便,结构稳定,效果更优,费用较传统围挡节约220元/平方米,该项发明已获得国家专利3项。
▲一种实用新型钢砂柱支撑装置。
项目大跨度梁、悬挑梁交接处的支模架多,造成施工通道狭窄。为此,项目部发明实用新型钢砂柱支撑装置,利用可调节支撑的钢砂柱替代传统模板支模架进行独立支撑,有效解决了此项问题,也间接解决了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因型钢砂柱安装方便、重复利用率高,该技术被评价为“行业领先”水平。
同时,作为中国五矿钢结构课题试验场地,2024年5月,该项目顺利完成了新型钢结构型材“承载防护一体化柱构件”的生产试制作及验收,为课题后续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智能建造,向“新”而行。五矿二十三冶将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添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