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湖南省国资委 湖南日报社

协办:湖南建工集团

承办:华声在线

初心擘画绿色答卷,匠心铸就精品工程——长沙五矿广场项目施工纪实

2024-04-01 17:19:07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编辑:肖晴岚]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通讯员 龙玲


湘江之畔,匠心逐梦。历时28个月的建设,近日,由五矿二十三冶绿建公司承建的长沙五矿广场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长沙湘江两岸再添一地标建筑。

回眸项目发展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程,一条向阳而生、逐“绿”而行的实干轨迹渐次清晰,一首始于初心,臻于匠心,成于决心的央企乐章在湘江河畔悠扬奏响。

高效履约,迎难而上打硬仗

作为中国五矿未来在湘总部基地,长沙五矿广场项目聚焦社会各界目光,开工伊始就明确了创“标杆工程”的管理目标。

该项目位于长沙市天心区繁华地带,三面紧邻城市主干道的狭窄地块内,由一栋塔楼及两层商业裙楼组成,总建筑面积约7.83万平方米。用800余天的时间,建立起一座高177米的建筑,并要保障周边上千户居民的安心起居,这无疑是对匠心技艺的一次考验。

制定出一份周全完备的项目整体策划,才得以使项目施工这道错综复杂的难题层层解开。拿到中标通知书后,项目经理肖玲利把整体策划作为施工管理的“龙头”,他带领团队因地制宜从生产组织、技术创新、安全措施、质量管控、交通疏导等多个维度策划方案。虽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处处受限,但从未停止施工组织的优化,团队充分利用BIM技术,重点考虑塔吊、材料场地和临时道路布置,经过多次专题分析、反复讨论,最终,仅用时13天完成驻地临建工作,同时人、机、物等资源以最快速度到位,打响了攻坚的“第一枪”。

在项目建设前期,作为超高层建筑,这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极具挑战性——核心筒筏板厚度3.5米,最大浇筑厚度达8米,分区范围达近4000平方米,连续浇筑方量相当于普通住宅楼的10倍体量。

面对难题,没有人退缩。道路高峰期拥堵严重,项目部便安排4名项目管理人员和8名工人协调车辆进出,不间断车辆冲洗,避免车辆带泥上路。雨季路面泥泞、坡度陡峭,青年突击队就铺洒碎石,增加道路路面强度,确保通畅。

温控防裂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重难点,为从源头攻克温控防裂,项目团队通过预埋冷却水管,利用循环冷却水以控制砼内外温差。管理人员每两个小时在群内播报实时温度,如护婴儿般呵护混凝土,还不定时实施冰块“物理降温”。三天四夜的浇筑坚守里,4台泵车连续作业,浇筑总车次608车,84个小时不间断施工,原计划用时88小时的浇筑任务,项目部提前4小时完成,并实现零事故、零投诉。

与此同时,项目部还开展了50天大会战、60天冲刺结构封顶及“五比五创”等劳动竞赛。从协调统筹到科学管理,项目团队在高效履约的同时,先后取得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学习交流项目、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及湖南省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工地等多项荣誉。

技术作盾,科技创新铸精品

如果说解决时间难题是把好项目建设的“总开关”,那么科技创新便是打造标杆工程的“金钥匙”。该项目依托湖南省直“肖玲利创新工匠和人才工作室”,针对工程特点和难点,组织开展了“超高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超高层塔冠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以技术的不断创新成功激活了项目高质量建设的“一池春水”。

在施工过程中,钢筋作为整个建筑物的骨架,其位置的准确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为此,项目部自主创新使用钢筋排布定型卡具法,研发新型固定钢筋定位的装置,充分利用导轨的工作特性,以灵活调整卡件的间距以控制水平及竖向钢筋绑扎位置,降低了钢筋绑扎间距不合格风险,提高了工人作业效率。

“项目塔楼屋面的塔冠高30米,采用钢结构施工,包括矩形管状钢梁、钢柱、H型钢梁、支撑圆管,构件繁多,重量近600吨。”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设计团队应用BIM技术,为所有构件都搭建起三维模型,并完成现场施工模拟分析,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了科学指导。

该项目地处湘江边,安装过程中塔冠顶部风荷载较大,这对钢结构安装的精准度提出了高要求。项目团队通过前期设计优化,采用模块化装配式施工,将钢柱、桁架拆分吊装。同时,利用超声波测风仪进行24小时风力监测,激光准直仪校正钢柱垂直度,并不断进行技术测算与演练,最大程度消除了环境影响。

作为五矿二十三冶智慧建造平台3.0第一批应用者,项目全过程应用平台视频监控、安全管理、BIM应用等板块,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各个关键要素的全面感知和实时互联,实现了施工现场管理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截至目前,该项目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5项、部级QC成果2项,省部级工法3项,中施企协第三届全国BIM大赛三等奖、长沙市“橘洲杯”首届BIM+智能建造大赛金奖。

绿色创新,节能减排提品质

建筑与自然,从来都不是对立面。作为“LEED、WELL和绿色建筑”三认证的项目,长沙五矿广场项目生动诠释了这一点。

“我们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成立了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技术研究科研团队,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循环利用。”项目经理肖玲利表示,项目部以湖南省作为全国绿色建造试点为契机,创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紧盯减碳新发展,项目部合理采用高强度、高耐久性、可再循环材料和再利用建筑结构材料,降低施工过程的碳排放。用新型盘扣式支模架替代了传统轮扣式支模架,更方便高效;爬架、铝模替代传统钢管外脚手架与木模,防护效果好,施工更安全;将混凝土再生骨料加工制作预制垫块、盖板,更经济环保。同时,使用新型室内施工升降机,每台电梯年节约用电10万度,建筑业10项新技术9大项37子项得到充分运用。

此外,项目团队设计了一条“400cm*500cm”的垃圾垂直运输通道,让建筑垃圾“坐”了上专用电梯,实现了项目垃圾收集率100%,再利用率80%;项目全过程接入湖南省“互联网+智慧工地”,实现“环保管家”实时监测,围挡喷淋、围墙喷淋等实现项目施工场地喷淋全覆盖,扬尘治理满足“八个100%”要求,真正实现了绿色化施工。

据悉,该项目通过绿色施工管理成功实现碳排放减少50万kgCO2e,成本投入520万元,创造效益2400万元;获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长沙市建筑施工绿色工地、绿色示范工地等荣誉,并以89.3的分数通过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

湘江,自南向北,穿城而过,长沙五矿广场静卧江畔。五矿二十三冶将继续服务“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创新为建造驱动,以匠心打造标杆项目,不断书写城市发展的华章。

(一审:杨露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