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湖南省国资委 湖南日报社

协办:湖南建设投资集团

承办:华声在线

五矿二十三冶恒伟洋湖花园项目:以BIM赋能“好房子”建设

2025-09-26 09:48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编辑:莫文]
字体:【

通讯员 戴素亮 石冰

在长沙洋湖生态新城的晨光中,五矿二十三冶绿建公司承建的恒伟洋湖花园项目工地上,BIM指挥中心曲面屏率先亮起。塔吊吊臂下,施工人员扫码调取BIM动画核对叠合板吊装角度;地下室里,技术人员对照模型校准机电管线间距——16号栋预制构件的安装偏差5‰、地下室管线间距合格率100%,这些数据正实时回传至平台,与BIM施工模型自动同步。

恒伟洋湖花园项目全景图 通讯员供图。

作为长沙市首批智能建造示范项目,这里没有传统工地的喧嚣。取代调度喊话的,是BIM模型同步的工序指令;替换机械轰鸣里的盲测,是数据终端的精准模拟。项目积极践行“建设创新、宜居、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要求,探索数字化施工管理理念,以BIM技术为抓手,精准破解传统建筑痛点,让“好房子”的每一处细节,都流淌着数字化的温度。

精度可控:BIM筑牢品质与效率根基

“以前工地的智慧靠的是经验,现在靠的是BIM数据分析。”项目经理周大雄在电脑前,用手指轻触控键,调出叠合板BIM5D施工模拟,每块叠合板的吊装角度、支撑点位、拼接顺序清晰可见。

该项目作为装配式工程,总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涵盖8栋住宅及1栋商业建筑,仅预制叠合板就达5000余块。装配式施工的精度与效率曾是核心难题,BIM技术的深度应用,让“构件有导航、安装零偏差”成为现实。“以前装一块板因角度偏差反复调整,现在跟着BIM动画走,一次就能到位!”木工班长王师傅的体验印证了技术变革的实效。项目的装配式构件返工率从传统5%骤降至0.5%,施工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项目地下室全专业BIM模型 通讯员供图。

“好房子”要经得起高精度的检验,项目部通过BIM技术实现“毫米级把控”。针对砌体墙施工,BIM模型自动根据墙体尺寸计算砖块规格与数量,生成最优排砖图纸,砌体材料损耗率从5%压降至1.2%。地下室机电管线密集的“空间难题”同样被BIM破解。技术团队搭建全专业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精准开洞图纸、准确净高分析,将预留孔洞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地下室空间利用率提升15%。

绿色低碳:BIM驱动环保与节能共生

“好房子”是与环境相融的绿色工程。洋湖片区作为长沙市首批集中供能地区,本项目运用BIM让热交换的节能理念精准落地,以技术创新推动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搭建专项模型,模拟热交换器、冷媒管等设备的能源传输路径,反复优化管线走向、管径,确保换热效率与节能效果达标。工人依托模型精准把控设备安装标高与管线焊接角度,避免因偏差导致的能耗浪费。调试阶段,BIM与运行数据联动形成动态档案,让系统能耗始终处于最优状态。

项目毗邻学校,绿色施工成为必答题。针对传统砌体围挡施工噪音大、周期长的问题,项目通过BIM模拟榫卯结构装配式围挡的组装流程,确定“拼乐高式”方案,最终落地的围挡单方成本直降50元。同时,项目依据BIM技术优化方案,噪音污染与施工周期降低,相关技术斩获国家专利。

全链可溯:BIM构建管理与价值闭环

“好房子”的安全感源于全流程的可追溯性。BIM与智慧平台的协同则让这种安心感贯穿建设、验收与居住全周期。项目将BIM与五矿二十三冶自主研发的智慧建造云平台合力形成“双引擎”。物资验收时平台调用BIM参数核验达标情况,质量巡检时依托模型定位偏差原因,而平台记录的材料进场、进度数据又同步补充至BIM,让静态模型升级为动态档案。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完成质量安全巡检2460余条,整改率100%,实现“BIM定标准、平台抓执行”的高效管理。

智慧建造平台应用 通讯员供图。

项目现已进入竣备交付阶段,BIM构建的“一户一档案”更成为品质的“数字凭证”:小到叠合板安装精度、集中供能管线走向,大到混凝土标号、建材溯源信息,均与模型精准绑定。验收人员通过移动端调取模型即可对照核验,无需翻阅海量图纸。借助BIM可视化优势,项目为业主定制工艺宣传视频,动态演示供能系统安装、防水处理等细节,让品质看得见、可信赖。

从“图纸施工”到“数字建造”,恒伟洋湖花园项目用BIM技术赋能“好房子”——它是精度可控的品质工程,是绿色低碳的环保工程,更是全链可溯的安心工程。项目实践证明,BIM技术不是冰冷的数字工具,而是让建筑更贴近人居需求的“赋能者”。未来,五矿二十三冶将继续以BIM技术为核心,推动更多“好房子”从蓝图走向现实,为实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描绘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蓝图贡献力量。

责编:莫文

一审:莫文

二审:蒋宇

三审:田从梅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