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通讯员 钟铖
“袁队长,你们有空常回来看看!百香果园今年长势喜人,肯定又是大丰收,乡亲们都想当面谢谢你们呐!”近日,从电话那头传出的汀坪村老支书的声音,让正在湘科集团做工作交接的驻村工作队队长袁汝康眼眶一热。
与此同时,两封盖着汀坪乡党委红印章的感谢信,正跨越400公里送到湘科集团。

▲湘科集团驻村队帮助汀坪村修建水泥路。
初见,泥土沾满裤脚的调研路
汀坪村坐落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西南端。2021年初夏,袁汝康第一次踏进汀坪村时,手机导航显示“您已偏离路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手机没信号,是当时真实的写照。工作队队长袁汝康在《驻村日记》中记录:“第一天走访,原村支部书记唐伟雄指着汀坪小学门口的路说,‘娃娃上学要走泥巴路,雨天裤脚全是泥’。”这份记录,成为工作队制定“基础设施优先”政策的直接动因。
在随后四个驻村年头里,工作队从小学门口路开始共完成了4条组道硬化,共计2.9公里。组长龙大哥至今记得:“以前出门一身泥,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多亏了湘科帮扶工作队!”

▲百香果。
扎根,让百香果开出致富花
百香果藤蔓爬满支架的季节,脱贫户杨大姐家的老房进行了翻新改造,小车也添置了2台。“工作队带我们种百香果、罗汉果,还帮我们联系销路,2023年光微信推销就卖了5万多块!”如今她的高山果园基地里,各类果树郁郁葱葱。
在汀坪村的产业版图上,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技术员龙师傅至今记得,有个叫阿刚小伙子,白天跟着他钻果园学技术,晚上在网上查资料研究种植知识。“现在他是我们的‘土专家’,带着乡亲一起干!”龙师傅指着山坡上整齐的果林说道。
为了让山货走出深山,工作队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出一套“组合拳”:对接央企采购平台、设计创意包装、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当首批贴着“汀坪湘振农特”标签的茶油发往全国各地,村支书唐书记特意拍了张照片发给儿子:“看,咱村的东西也能进大城市啦!”
据悉,四年来,湘科在城步消费帮扶830余万元。

▲“汀坪湘振农特”山茶油。
守护,修建一江碧水的定河圳
很快又进入一年中的雨季,回想去年那场洪涝灾害,村民龙叔眼眶中仍有泪光,“雨下个不停,到处是泥巴和石头,好多庄稼、果园、河堤遭了殃,眼看就要收成的地全给泡水里了。”
看到灾后的汀坪村满地狼藉,工作队也倍感痛心。因此,驻村工作队始终不忘水利工程,与天争一亩地。截至目前,湘科集团投入108.53万元修建农田水利设施16处,其中修建水圳4条1889米、修复河堤7处、河坝2处、治理河道2公里。
守护一江碧水,让汀坪的“水更清、河更美”是每个工作队队员的祝愿。临别前,帮扶工作队最后一次前去查看河坝,感慨道:“希望今年村里一切都好。”

▲湘科集团帮扶工作队。
离别,留在青山绿水间的牵挂
2025年4月,帮扶工作队最后一次走进村小学,在这里,湘科集团赠送了希望校服828套、图书500册。春日的风卷着琅琅书声掠过走廊,穿着蓝校服的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教室内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撒在书本上,随着孩子们的翻页来到了新篇章。
离别前夜,组长龙永基打电话想送来几块腊肉表达感谢,致富带头人谭华刚想送点土特产给工作队带回去表示感谢帮扶,脱贫户杨娩莲执拗送来一篮土鸡蛋:“这是自家喂的土鸡下的蛋,城里可买不到!”都一一被帮扶队婉拒了。袁汝康想起驻村第一天,村民们端来的油茶——那时他还听不懂方言,如今已能用城步话招呼乡亲。他在《驻村日记》中写道:“乡村振兴不是冷冰冰的数据,是和乡亲们同吃一锅饭、共淌一条路的真情实意。”
如今,汀坪村的百香果及罗汉果园硕果累累,山茶油加工厂机器轰鸣。而400公里外的湘科集团,新一批驻村队员已整装待发。正如工作队在回信中所写:“这不是结束,而是新起点。我们会继续当好乡村振兴的‘摆渡人’,让湘科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帮扶队员手记丨袁汝康的驻村日记摘录
2021年12月16日,阴
今天从城步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到了注册成立村办企业湘振公司的营业执照,这意味着汀坪村有了属于自己的经济实体,有了带领大家致富的新平台。村办企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它就像一颗种子,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这颗种子一定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023年10月17日,晴
下午接到汀坪村获评市级集体经济示范村的消息,握着文件的手竟有些发颤,城步苗族自治县唯一的A类村!驻村800多个日夜,那些蹲在田埂上算成本的深夜、冒雨抢修灌溉管道的泥泞清晨……看这漫山遍野的果树茶树,就是我和乡亲们一起种出的金山银山。
2024年7月3日,暴雨
凌晨三点被雨声惊醒,清晨第一时间冲去查看河坝。看着乡亲们自发的巡堤抗洪,我突然觉得这四年的苦累都值了。什么是乡村振兴?大概就是让陌生人变成亲人,让守护家园成为每个人的本能。
2024年10月9日,晴
湘科集团帮扶捐赠汀坪村的山挖机今天到村,村里鞭炮相迎,热闹非凡。这台山挖机可是个“大宝贝”,有了它,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更上一层楼,集体经济也要上一个台阶。
2025年5月30日,多云
今天召开了工作队欢送会,还收到了村里的锦旗和乡里的感谢信,突然想起临走时村委委员廖足姣的话:“你们走了,但村里每棵果树都会记得你们。”是的,我们留下的不只是产业项目,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下一个春天,这里会更美。
责编:肖晴岚
一审:谢振华
二审:刘玉锋
三审:蒋玉青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