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晴岚 李小华
日前,“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总经理胡建华也是其中一员。此外,他还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届湖南省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届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矮寨大桥。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招问鼎国际桥梁界“珠穆朗玛峰”
经典工程,从来都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符号。
12年前,一抹亮眼的“中国红”在矮寨上空横空出世,横亘在悬崖绝壁和德夯大峡谷之上,云端架天桥,天堑变通途——这便是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桥。
“矮寨坡,山连山,一十三道弯,弯弯都是鬼门关。”过去,湘西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阻塞,被称为“中国的盲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便利民生的桥梁建设需求更为迫切。
2005年,顺应时代要求,湘西矮寨大桥开始建设,大桥需跨越的德夯大峡谷宽约1000米,桥面距离峡谷底部高度达355米。不仅如此,还面临着多雾天气等巨大挑战。
如何克服难题高质量完工,确保工程的安全、环保、和谐?
“建桥梁,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面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罕见的施工难度,作为矮寨大桥总设计师的胡建华坦言,最简单的才是最经典、最永恒的。既然此前大跨度悬索桥的主梁架设等方法无法适应矮寨大桥特殊的建设条件,那么就换一种思路。
胡建华突破传统工法的局限,创造性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工艺,解决了大跨径悬索桥加劲梁架设的难题,为同类型桥梁提供了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施工方法,为世界贡献了悬索桥施工的“第四种方法”,被交通运输部评价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桥梁技术领域具有“中国首创”意义的原始创新性成果之一。
不仅如此,大桥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首创了塔-梁分离式悬索桥等三种新型桥梁结构,为未来同类型悬索桥的建设提供“黄金样板”。
今天,连通湘渝高速路大动脉的矮寨大桥早已不仅仅是一座桥,它被NBC评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更被海内外专家称之为世界桥梁建造史上的路标“将入选每一本桥梁工程教科书”,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崭新名片。
▲2021年9月27日,胡建华在第十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上领奖。
让中国桥梁领跑世界,科技创新见证桥梁高速发展
“桥梁建设要能承载技术的精度、时代的温度和历史的厚度。”这是胡建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认为桥梁建设不仅要合上时代的节拍,更要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躬耕桥梁工程建设四十载,胡建华主持建设了湘西矮寨大桥、岳阳洞庭湖大桥等多座具有首创意义的桥梁工程。新世纪以来,还主持和参与了如港珠澳大桥、杨泗港大桥等数十座长江大桥、跨海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技术咨询与审查工作;担纲了“8·13”凤凰堤溪大桥坍塌特别重大事故等国内多起工程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为国家工程安全、经济、高质量的建成保驾护航。
回顾胡建华主创参与的数座特大型桥梁工程的设计与科研工作,背后都积淀着科技的严谨、创新和进步。
时针拨至2003年,彼时胡建华正担任佛山平胜大桥的设计负责人。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胡建华和团队基于桥梁功能、造价与景观的综合考量,提出独塔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设计新思路。
当时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建设在国内尚是空白的,若采用新方案可能会使工程建设风险增大。
“要把全省路桥建设的水准提升,让中国桥梁建设走向国际领先水平!”胡建华表示,只有直面挑战,勇担风险,不断创新,中国的桥梁技术才能得到发展。
正是凭着这份担当与执着,最终,胡建华和他的团队找到了一种更适合于城市建设的悬索桥新结构,并发展出了独塔自锚式悬索桥新结构,佛山平胜大桥也成为美国奥克兰海湾大桥等国内外多座大跨度自锚式悬索建设的“中国标杆”。
首创3种新型桥梁结构,发明2类重要施工工艺,攻克3项关键技术瓶颈,建造5座有国际影响力的桥梁工程……如今,胡建华在学术和事业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他依旧没有停下奋斗的步伐,还在积极“走出去”,把中国技术、中国方案带到全世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让中国桥梁领先世界”的“强国梦想”。
▲胡建华在矮寨大桥建设现场。
挺直脊梁,在山川湖海上镌刻“中国温度”
“为民生之便利,为行业之进步,为后学之成长,甘为桥基,跨越沟通。”作为“国家卓越工程师”,胡建华的这份担当,不仅仅体现在对桥梁建设的无私奉献,更体现在对时代、对报效国家的坚定回应。
胡建华出生于屈原行吟之地——湖南岳阳,毕业于“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南大学。“忠诚”铸就湖湘之魂,或许正是生在湖南,长在湖南的人生经历,滋养了他的爱国精神,塑造了他“一身荣辱系于国运”的忠诚品格。
早在1993年,胡建华主持设计广东湛江海湾大桥,其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技术,引起了国内外设计公司的高度关注,新加坡某工程公司更是直接开出了高于国内薪资十倍的优厚待遇,向胡建华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
优越的工作环境、不可多得高薪机会……即便“BUFF叠满”,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消片刻思忖,胡建华一口回绝,坚定地留在了祖国。时隔多年后提及此,他说:“这个世界上最终留下的,肯定不是金钱,而一定会是精神。我先是中国人,再是一名工程师,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国家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代表的不只是我国工程技术领域“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实力,还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心怀“国之大者”的站位。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几代桥梁人不断奋斗的追梦路上,有无数个如同胡建华般的卓越工程师正用一个个“世界之最”实现着中国桥梁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