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湖南省国资委 湖南日报社

协办:湖南建工集团

承办:华声在线

奉献青春力量 助力地区经济 ——湖南省国资委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记实

2021-10-16 12:18:50 [编辑:李小华]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小华 通讯员 罗江帆


在中秋节前夜,6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邵阳市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朝仪村……

自5月7日进驻以来,省国资委驻村工作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现有条件,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

▲路灯照亮了朝仪村的夜晚。

“来了就要办实事,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驻村工作队队长朱涛说。

立足实际,做好顶层设计谋开局

朱涛介绍,朝仪村是一个由原老湾、朝仪、大冲三村合并而成的非贫困村,距寨市乡政府19公里,全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共计468户,户籍人口2016余人,95%都是苗侗族。

如何把乡村振兴工作干好?第一步得熟悉和了解当地的情况。

为此,朱涛带领工作队队员卢晓卫、刘等军一起集中利用驻村第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上门走访,3位平均年龄不到37岁的年轻人卯足干劲一个月时间走访了100余农户,跋山涉水、不辞辛苦,逐户问计问策,征求意见建议,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乡村振兴首先要考虑问题。在此基础上,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会议,研究讨论朝仪村乡村振兴问题。

▲工作队入户走访调研。

朱涛告诉记者,截至2020年底,朝仪村所有贫困户均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光靠扶贫与扶志结合还不够,“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少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生产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此外,当地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没有特色产业,产业发展难度较大。农户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以自给自足为主,形成不了稳定的可观的经济收入。全村80%以上的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人才流失严重。

“我们已经形成了乡村振兴规划,正准备提交审定后加快推进。”朱涛表示,来了就要办实事,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乡村振兴能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顶层设计至关重要,通过前期开展的“九个一”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个好的开局。

出谋划策,基建和项目齐头共进

“我们计划建设红薯粉加工厂,为村集体提供长期、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朱涛说,在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其他地区的经验后,工作队统筹谋划了多个产业,以此来带动当地的发展。

▲队长朱涛在红薯粉加工厂建设现场与工人一起劳动。

目前,工作队已对原村中心小学进行改造,引进生产加工设备,可分步推进红薯(土豆)淀粉、红薯粉、藕粉、葛根粉等多元产品的生产,为村集体创收、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种植户收入。同时,拟借鉴北京未名医药在通道县坪坦乡横岭村种植皇菊的做法,在村里流转一部分土地,进行皇菊种植,每亩可产生五千元左右的收益。

▲工作队日常饮用水需在路边蓄水池提取。

不仅引进多个项目,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工作队也有了详尽的规划。

首先,是对全村的水源地及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确保村民供水安全,并对部分通组路、入户路进行硬化,对集中连片的农田修建农耕机械进出路。其次,对村里的排水沟进行清淤,确保雨季排涝畅通。在现有2个农贸市场内,分别建设1个公共厕所,解决如厕难问题。

▲凌晨突降暴雨,工作队带头查险排险。

“村中现存的闲置房、空心房、危旧房,我们将进行拆除。”朱涛介绍,今后将对村主干道两侧的临街门面进行统一规范,在原村中心小学院内建设1个停车场,划出若干汽车、农用车和摩托车位,解决停车难问题。

消费帮扶,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消费帮扶绥宁县是省国资委对口帮扶绥宁县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自省国资委系统5月7日驻村帮扶以来,充分发挥国资国企消费帮扶优势,主动拓展绥宁县农产品销售渠道。截至10月8日,省国资委系统已完成绥宁县农副产品采购700多万元,通过中秋、国庆双节消费帮扶集中采购活动,为绥宁县的消费帮扶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销售渠道。

▲队长朱涛、队员卢晓卫为绥宁县东山红提“代言”。

省国资委驻绥宁县对口帮扶工作组组长周向谦表示,此次消费帮扶集中采购活动是落实省国资委对口帮扶绥宁县乡村振兴工作协调部署会暨第一次联席会会议精神的阶段性行动,后续还将继续扩大帮扶面,通过多种方式与绥宁县相关消费帮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步推进绥宁县农副产品消费帮扶工作。

“美好蓝图已经构思好,乡村振兴正当时,我们将全力推进,逐步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朝仪村工作队的小伙子们信心满满地表示,针对边缘户、返贫监测户等重点人群,工作队将加强帮扶力度,在用好现有帮扶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促进稳岗就业、引入社会力量和参与产业发展等多种方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收入水平,让老百姓的路越走越宽,日子越来越红火。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