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湖南省国资委 湖南日报社

协办:湖南建工集团

承办:华声在线

以实干践行初心使命 ——团坪村驻村扶贫随笔

2021-02-19 22:08:27 [编辑:李小华]
字体:【

李荣运


作者笔记:能有幸参与并见证党的脱贫攻坚伟业是我人生的新起点、新高点。在三年的驻村扶贫工作中,众多基层扶贫一线的战友及贫困群众以实干践行初心使命,手挽手、心连心、肩并肩,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且战胜和创造了很多的不可能,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瞬间,只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脱贫致富奔小康。回首即将过去的驻村扶贫生活;回望诸多扶贫工作者曾经用汗水浸润过的每块曾贫瘠过的土地;回眸那一张张曾经遭遇贫穷而依然向往美好明天的笑脸;致敬这个美好的时代,致敬奋战在脱贫战线上这群最“美”的人。

▲湖南建工集团驻村工作队带领团坪村全体党员开展“精准扶贫,幸福团坪”七一党建主题活动。

全力以赴彰显国企人的责任和担当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2020年10月23日霜降。遥望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记忆回到两年前,我打包好行囊,带着建工人的“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精神,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驱车近七小时,来到沅陵县北部深度贫困村大合坪乡团坪村。

在还未接触到扶贫工作之前,我对脱贫攻坚了解甚少,只是在电视和一些日常宣传书籍里面零星得到一些扶贫、脱贫、奔小康的信息,也单纯的把扶贫工作当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来做,随着扶贫工作的渐渐深入、随着走访次数越来越多、随着脱贫收官之日越来越近,这项工作掺杂的许多小情绪也逐渐显露。让自己惊讶的是,这些情绪不是烦躁、不是疲惫、不是推脱,而是对贫困户发自内心的关心关怀,挂念亲人们一般的事事想着他们,来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事、完成一些事。

村里卢家组的卢光耀是我进村走访的第一户,老卢家是因病、因学致贫被纳入扶贫对象的,原来全家5口人曾经是个幸福的家庭,老两口加儿子、儿媳和小孙女卢湘,不幸的是在小孙女四岁的时候,老卢家的儿子得重病去世,为治病花去所有积蓄不说且还欠有外债,儿媳不堪一起受苦随后离家出走,将全家的重担全部交给年老的夫妻俩,就再也没回来过,老卢今年75岁,老伴比他还长三岁78岁,只能独自抚养年幼的孙女小卢湘,随着他们的年岁已高,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现全家三口人每天日子度日如年,全靠亲朋好友救济过日子,虽然小卢湘读书后聪明好学,成绩也在班上是名列前茅,但每期的学费、生活费着实压弯了老卢那日渐苍老的身体,为了节约开支有时候一年都难得吃上一次肉,小孙女卢湘由于营养不良,个头都要比同年的孩子矮小许多,我们去到她家走访时小女孩躲在爷爷奶奶身后探出小脑袋胆怯的望着我们,我们面带微笑的表明来意,并热情的宣传了党的扶贫好政策,这爷孙三人还是一脸淡然,一问旁边和我们一起走访的村干部才知道,以前像这样类似的走访宣传也曾有过,但到后来都没有根本的解决问题,老卢家还是依然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逢年过节和一到开学的日子就愁眉苦脸,因为面对一大堆生活和学习费用确实是无力承担,为此我们工作队马上和村支两委讨论能争取到的各项帮扶政策,以最低限度保障好老卢家的基本生活和小孙女读书的问题,后又为他们全家申请了低保兜底政策和村集体产业项目贫困户年底分红等福利措施,并对他家木屋子一到下雨就漏水情况进行了重新整修,让老卢家重拾信心点燃了对未来希望的明灯,也让小孙女卢湘那小脸蛋上重新洋溢起了同龄孩子那本该有的幸福、自信光芒。

▲湖南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典维带队来村实地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木山坪组的张新权是我进村走访以来遇到的第一位提出,不想当“贫困户”的贫困户,他是2014年因病致贫的,得病没多久妻子就和他离婚了,留下他和女儿艰难的生活,后来通过党的健康扶贫和产业扶贫好政策,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我现在身体好了可以通过务农和做木工来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了,比我困难的人还很多,你们把我的贫困户撤销吧,去帮助他们,我不想当贫困户了。”对着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张新权话语坚定地说。虽然张新权家现在脱贫了,但我们帮扶干部并没有卸下肩上的责任,为了防止他们家返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干部仍然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的原则,经常到他家拉家常,实地了解他的生产生活情况,同时也向他宣传一些惠农政策,积极帮助他调整产业结构,稳固他家的脱贫成效。“湖南建工驻村工作队为村里实实在在办了好事情,你们辛苦了”,提起村里和家里的变化,木山坪组村民张新权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

现两年多驻村时光即将过去,我们工作队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重要论述思想贯穿于我们的扶贫工作中,在这里沉下身子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用心用情、全力以赴地工作,可以连续走十多里的山路就是为了拜访一户贫困户;可以从早到晚冒着寒冬顶着烈日风餐露宿;可以从听不懂当地方言到完全听懂并能用沅陵本地话与村民交谈;从省城的“嫩”头青,彻彻底底转变成了山村黑黝黝的村民,“5+2”、“白+黑”已成工作常态,即使在这里有时候因水土不服身体向自己发出各种“报警”,但轻伤不下火线我们仍然能努力克服,带病坚持工作,只为早日帮他们走出困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扶贫惠农好政策帮扶下,在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指引下,在湖南建工集团这艘国企大航母的社会责任担当下,打赢团坪村这场脱贫攻坚收官战必将风雨无阻、指日可待、如期实现。

▲湖南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典维带队来村实地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五月,春暖花开的季节,贫困户张新仪母女两依然如往常一样在大山中为采摘草药而奔忙。从神农尝百草至今,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草药早已深入国人的生活。团坪村位于沅陵县北部山区,森林面积37570亩覆盖率达95%以上,一年四季团谢村区域山上的草药特别良多:桑皮、菖蒲、柴胡、车前草还有蒲公英更是满地都是…很多都是我叫不上名或不认识的药材,村民们依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大山里继承着这些来自老祖辈的生存智慧,上山挖药是个体力活也带有很大的危险性,因为采药就不能沿着山路走,而且越是稀有的药材大都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峭壁岩石缝隙中,想得到它你就得攀上那陡峭的岩壁一点点的刨出来然后清理干净扛下山,采来的草药在补贴家用的同时也是一种村民们对逝去生活方式的追思…

▲贫困户张新仪母女两在大山中采药。

送影下乡进团坪,文化惠民暖人心

为丰富农村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落实文化惠民工程,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沅陵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让村民在劳作之余过一把电影“瘾”。

夜幕降临,团坪村文化广场上映的电影吸引着村民们前来围坐观看,一块幕布、一个投影仪,把一批批经典优秀的红色影片《厉害了我的国》《红星照耀我前行》《绝地英雄》等…送到了乡亲们的身边,不仅将红色艺术融入进了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中,还通过看电影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了解和团结友爱之情。精彩纷呈的剧情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村民们表示,虽然现在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都可以收看电影,但是看露天电影充满了童年的回忆,大家边看电影,边拉拉家常,心更近了,情更亲了。

▲送影下乡进团坪,文化惠民暖人心。

据放映负责人介绍,受今年疫情影响自上月正式复工以来,沅陵县电影放映小分队先后在辖区8个镇11个乡约498个行政村进行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按照每个村每年送影不少于6场的原则进行放映。截至上月底,已组织放映电影70场,要不是疫情耽搁往年这个时候都会放映到300多场了,尽管如此我们对送影工作很有信心,将坚持不懈地送影下乡,把精挑细选的影片送到村民身边,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精彩的“文化盛宴”。

文化凝结过去,文化连接未来。建工集团驻村工作队自入驻团坪村以来,把文化振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确保送电影进村活动取得实效,驻村工作队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大力宣传,分别与放映组进行对接和沟通,提前做好电影放映前期工作安排。

此次“送电影下乡”活动在充实了村民们业余生活的同时,还增强了村居的凝聚力,带动形成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进一步弘扬了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红色精神,增强了新时代农民群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生活幸福感。

惠农好政策跨越奔小康

车来了、车来了......12月25日,来大合坪乡团坪村卖货的大篷车响着清澈的叫卖声到来了…随后,村民们纷纷从四周围拢了过来,在车上选购着日常生活用品和农副生产物资。

▲8.3公里村主干道公路和5公里的村民便道修到了家家户户。

“要想富先修路”。自从村里的8.3公里村主干道公路和5公里的村民便道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这卖货的大篷车从以前一星期只来一次到现在一星期来二次、三次…顺着这条蜿蜒的“玉带”把村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所需送进千家万户,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大大提升了村民对幸福生活的满意度和肯定度,也为团坪村将来的后续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前赶集卖菜,只有集镇上才有干净的水泥路,村里面这截路,真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漩一脚泥吃点灰也不讲了,赶集回来买的货物在车上,都要颠坏掉不少。现在,村里都是水泥路了,下再大的雨,也能两脚不沾泥”。钟家组跑运输的粟云强在赶集回来的路上高兴的说。

告别千年夙愿,共圆小康梦想。作为脱贫攻坚战役中的一名普通参与者,我非常荣幸的在基层一线见证了团坪村脱贫攻坚摘帽的点滴,也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奔小康的美满幸福,团坪村这个静谧而又充满活力的少数民族村落在党的惠农好政策下必将驶入跨越式奔小康的快车道。

红红火火的日子,真真切切的情

每到烧饭时间,村里到处炊烟袅袅,这是来自山村木瓦房顶特有的味道,青瓦木屋里的火坑或是火铺,坑里烧着的是山上捡来的柴,柴火被烧得噼里啪啦喳喳作响,火焰使劲往上窜,既可煮饭、烧水、取暖,柴火的烟又可熏肉…生涩的草木味满屋飘荡,让青烟慢慢熏干的腊肉,油黄透亮,香气弥漫在村里的上空成为了一道特有的景象。

每到冬季来临,亲朋好友围坐在火坑旁,上大锅煮饭做菜,说说笑笑,其乐融融,狗儿猫儿也围着火坑打转转,还有隔壁的乡里乡亲也经常会窜门于此欢聚一堂,安放火铺的这间屋子既是厨房,又是餐厅,也是一个接待家庭客人的会客室,担负着重要的吃喝玩耍、社会交际、家庭教育、礼仪规则等重要功能。村里的老人说:除夕夜会把火坑里的火烧得最大,旺旺的、红彤彤的,并且要守住它一整夜都不能熄灭,来年日子才能红红火火,有了火铺就有了温暖,有了吉祥,一家人也就有了幸福和平安。

▲五保户钟秋生老人激动的对扶贫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大瓦木屋曾经是山里勤劳、富有人家的象征,如今,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变迁,大山里的瓦房也将日见稀少,村子里,一幢幢木瓦房渐渐被钢筋水泥楼房所替代,火铺、火坑也慢慢被干净整洁的瓷砖灶台挤出了厨房,但木瓦房里的火铺已是一种习惯和牵挂,是“少数民族村落”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形态缩影,更是承载了少数民族人太多的记忆和乡愁…“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下,能扎根三年有幸扶贫于此,是我一辈子最美好的回忆和荣耀,希望多年后回村探望,这里的风景依旧,也希望这里的人们日子越过越好”。

这几间房子是陪伴了我们近三年驻村扶贫的住所,由于村里条件有限,工作队办公和住宿地方是由原村卫生室整理出来的两间房子,房子靠近村主干道灰尘和噪音相当多,加上之前村主干道路崎岖不平和山区湿气比较重的气候条件,地板上经常会凝结出一滴滴小水珠,被子、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一不小心就长霉了,条件虽然艰苦,这对我们适应环境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我们带着集团领导的殷殷嘱托和同事们的深情期望,带着建工人的“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精神,所以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融入到了村民百姓当中;这间住所同时也见证了我们每月驻村工作22天以上的坚守和我们驻村帮扶以来团坪村的点滴变化…

三年扶贫硕果累脱贫摘帽怀感恩

下乡扶贫驻村三年虽说辛苦,但也有快乐,有感动,更有崇敬,我佩服那些不甘于贫困的人们,会永远记得与他们热情交谈的时光,记得全身是汗水、泥水却依然对生活充满向往的村民;记得背着旧书包依然满脸天真笑容的孩子们;记得已过花甲还依然劳动在田间地头的老人们;记得躺在病床上也依然期待美好明天的诸多面孔……这将成为我们工作不竭的动力,也是我们坚定信心扶贫在路上的美好梦想!

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在后盾单位湖南建工集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对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团坪村149户508人现已全部脱贫,全村危房改造44户、住房维修37户、易地搬迁62户,全部达到了“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住房标准;全村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100%;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医疗费均享受“一站式”结算,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率100%;并于2019年顺利通过省、市、县各级扶贫验收,团坪村成功实现脱贫摘帽出列。

如今,团坪村的路宽了、楼高了、树茂了,贫困户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村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富裕了,一条条乡村道路在村间环绕,一张张挚朴的笑脸如鲜花般绚烂绽放。村民们都笑呵呵地说:“团坪村一改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换上了一幅崭新的面孔,这都是当地党委政府和建工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功劳”。我微微笑道:“说到功劳,我们更应该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感谢敬爱的新中国,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重要精神指引我们驻村扶贫工作。

(作者系湖南建工集团沅陵县大合坪乡团坪村驻村扶贫队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