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胡信松 李小华 通讯员 孔慕晗
岁末年初,走进湘科集团南岭民爆湖南向红机械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向红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公司产品产销两旺。
“2020年,公司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在2019年实现扭亏为盈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公司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利润2432万元。”1月28日,在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旁,向红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戴东松表示,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优化产业布局,老国企焕发了新生机、新活力。
转型升级抓改革,三大板块同时发力
作为一家老国企,成立于1966年的向红公司,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自2013年民爆行业市场放开以来,公司效益逐年下滑,持续亏损6年,经营临近关闭破产,干部员工人心不稳。
面对困局,向红公司没有坐以待毙,2018年召开的公司第二次党代会明确了三大主业板块(民用雷管、军用火工品、爆破服务一体化经营)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
同时,公司还制订了“内抓管理降成本、外拓市场增效益、改革改制提活力、科技创新促转型”的系列改革举措。
2018年以来,向红公司围绕三大主业板块持续发力,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当时转型升级、改革成本低的有利‘窗口期’,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大大激发企业活力和效率。
▲电子雷管自动化生产线。
针对公司产品结构不优的局面,向红公司根据民爆行业发展政策导向,反复调研, 主动作为,超前谋划普通雷管向电子雷管产品的结构转型,近两年,电子雷管的销售为公司赢得巨大红利。
“用户在哪里,我们的产品、服务就要拓展到哪里!” 向红公司确定优服务拓市场争定单发展策略。销售人员冒着严寒酷署上工地、下矿井,从现场使用到售后维护,事无巨细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近两年先后在省内、外组织召开了四十余次电子雷管知识讲座和现场技术推广会,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客户由最初的十几家增加到现在的200多家,遍布全国9个省级区域。
随着民爆市场的逐步放开,向红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改过去的被动守市场为主动攻市场。发挥公司电子雷管运用于中深孔爆破的技术优势,以拓展爆破服务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几年的市场布局,公司市场版图不断扩大。
▲非电雷管总装自动化生产线。
“第二次党代会成为向红公司发展史上的转折点。2019年初,向红公司推行大刀阔斧改革,公司两级班子人人定目标,压责任,中层干部集体下岗,重新公开竞聘上岗。系列改革,让公司面貌焕然一新,当年,赢利达1460万元,成功扭转了连续亏损6年的不利局面。”戴东松高兴地告诉记者。
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持续发力,有效推动了向红公司活力和效益的提升。
持续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面对风险挑战,既要“有守”,更要“有为”。聚焦长远、创新驱动、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是向红人的选择。
近年来,向红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本,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注重科技创新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胆提拔重用科研人员,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度重视技改,提升装配自动化水平,并带动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
▲基础雷管自动化装填生产线。
由于公司亏损多年,科技人员待遇偏低,导致人才流失严重。2018年底,向红公司在经营亏损的情况下仍安排200余万元专项资金,补发了科研人员的项目奖金和技术骨干的岗位津贴,然后又先后两次修订《向红公司科技人员发展通道实施办法》,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经济待遇,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近两年公司先后从南京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学校引进大学生15人,公司的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向红公司秉承“预研一代、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研发指导思想,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公司还组建了专门的技术攻关团队,攻技术难关、提产品质量。
▲工业电雷管自动化生产线监控室。
作为一家老国企,由于历史原因,向红公司生产线工艺落后,大部分生产线还是手工为主,安全压力大,生产效率低。向红公司投资大力实施技改,提升装配自动化水平。目前,民用药剂、基础雷管装配生产线已完成人机隔离自动化改造;新建年产2000万发电子雷管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公司的自动化生产与装配能力大幅提升。
“改革创新是公司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公司扭亏脱困、发展壮大的密码。”戴东松表示,向红公司将继续发扬“服务员工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全面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布局优化、科技实力提升、管理体系完善,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企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