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湖南省国资委 湖南日报社

协办:湖南建工集团

承办:华声在线

全面深化改革,促推省属国企高质量发展

2021-01-04 13:28:53 [编辑:李小华]
字体:【

简 政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近年来,省属国企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布局结构不优、竞争实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活、创新力度不大等,已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从优化布局结构、聚焦实体经济、改革体制机制、提升创新能力上发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抓结构调整,以优化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布局

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是提升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省属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优秀团队集中,向关系国家安全和民生保障的重要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集聚。

一是突出产业布局优化。对省属国有资本在钢铁、有色、建筑、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布局,要加大转型升级、兼并重组力度,围绕主业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对没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可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或处置退出。省属国有资本要更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各企业每年新增投资必须50%以上布局在新兴产业,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和“5个100”重点项目,聚焦“工业四基”中的“卡脖子”技术和科技创新前沿领域加快布局。

二是突出资产归集归位。推进企业内部产业相近、价值相关、主业相同的资产整合,加强企业内部各类资源资产的归核整合,精简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级,提高企业资产资源集约度。引导和鼓励企业采取兼并重组、清算注销或关闭破产等措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促推国有资本从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从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退出。加快对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处置,特别是闲置土地、房地产资源等要加快盘活,实现资产归集、产业归位。要制定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将这项工作纳入企业综合绩效考核,与企业负责人年薪挂钩。

三是突出企业战略性重组。引导优势企业按照产业上下游及行业关联度进行纵向整合与横向联动,确保国有资本集中到最有发展潜力、最能体现国资功能的领域。对过剩行业企业重点推进横向重组,可以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单个企业和全行业的竞争力;对产业链高端企业重点推进纵向并购,以获得更多产品资源、销售资源、技术资源等,解决国有经济结构中产业链不完整,且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价值链低端的问题。

二、抓实体经济,以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省属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离开实体谈高质量发展,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省属国有企业立足实体加快发展,在聚焦主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企业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同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相比、同建设制造强国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聚焦主业发展。强化战略引领,通过公司章程明确各企业的主业发展目标和重点,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向主业集中,做强做实做精主业,不断增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按照“主业归核”的要求,加快清理退出企业非主业项目,逐步解决国有资本分布“长、小、散”的问题,防止企业一味地追求规模扩张,将企业乱投资、过度投资非主业行为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确保将优势资产资源集中用于发展自身核心主业。

二是打造全产业链。目前省属国有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必须围绕“建链、补链、强链”,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全产业链。对于省内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较大,且省属企业承接和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可以进行培育、辐射、延伸,建立全新产业链条。对省属企业现有产业链中缺失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鼓励和支持企业有针对对性地延伸、补齐。省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要重点向打造全产业链倾斜。

三是抓重大项目建设。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要求,对照“五个100”,结合国资国企实际,在监管企业中实施10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个以上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0个以上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原则上每个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投资一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通过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企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重点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引导企业布局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环保等产业;推进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实施,集中优势资源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三、抓机制改革,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是推进省属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优先综合运用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提高运营效率的改革举措,促进改革发展高效联动,推动省属国企充分发挥在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具体就是要加快构建市场化运营机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省属国企高质量发展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动力活力。

一是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落实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改变行政化管理思维和方式,强化资本纽带关系,切实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持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加大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在员工能进能出方面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在薪酬能增能减方面建立健全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员工持股、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

二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支持省属国企与民营企业及其他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是通过“混资本”促推“改机制”,在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基础上,更要注重维护战略投资者股东权益,鼓励支持参与省属国企公司治理,推动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促进公司治理结构、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不断完善。

三是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大力推进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转变。实施分类监管,针对不同类别企业,制定差异化监管目标、监管重点和监管措施,分类授权放权,实施清单管理,确保授权放权精准到位、落实落地。出资人机构应更注重章程管理,通过选派股东代表和董事监事等方式,将出资人意志有效体现到公司治理结构中,维护企业法人自主权,为省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四、抓自主创新,以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

经济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和必然路径。目前,省属国企发展的重要短板就是创新能力不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供动力和支撑,必须坚定不移自主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必须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努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占据“桥头堡”和“制高点”。

一是强化创新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提升省属监管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着重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国家级或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高水平研发和技术创新平台。从制度层面讲研发投入比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综合绩效考核范围,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比例,提高协同创新水平,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推进实体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加强知识产权、品牌战略和数据库建设,鼓励创新创造。

二是分类推进应用创新。强化“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双轮驱动,完善从新技术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对于技术领先型的省属国企,着重强化前沿高端技术攻关能力,强化完善企业内部科研体系打造,直接带动引领相关产业发展;对于技术资源并不突出、聚焦产业化应用的工业企业,强化技术的合作创新,积极推动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产学研联盟、产业联盟,聚焦技术的应用创新领域,搭建承载前沿技术成果的应用机制;对于投资类、平台类省属国企,则通过投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增值服务支持力度,来对其进行培育和孵化。

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各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尤其是国际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注重以创新能力、实际业绩和贡献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完善科技人才股权、期权、分红权等中长期激励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拓宽人才晋升渠道,省属国有企业的领导职数通常是有限的,针对技术型人才可推行“双通道”,建成管理、技术、技能等多个序列并行的人才晋升通道,支持企业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

(作者系省委党校第59期中青一班学员,省国资委改革处处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