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湖南省国资委 湖南日报社

协办:湖南建工集团

承办:华声在线

中建五局的全国劳动模范是怎么来的?

2020-12-19 19:03:34 [编辑:李小华]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通讯员 帅兵


今年,中建五局员工邹彬、舒燕、杨岸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齐齐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与此同时五局还获评三位省级劳动模范。一个企业一次走出三位全国劳动模范和三位省级劳动模范,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从“超英”到“群英”。

有人好奇地问:五局的三位全国劳动模范是怎么来的呢?

回答是,从三个地方来。

首先从五局的发展中来。中建五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从贵州遵义融入湖湘,90年代末到2000年初,经历了一段特别困难的时期,全局11个单位,只有2个单位赢利。有的困难公司连续48个月发不出工资,企业濒临破产。从2003年开始,五局通过“树信心、定战略、用干部、抓执行、育文化”的“十五字路线图”,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步入快速持续发展阶段。从2002年合同额、营业额20多亿元,发展到现在年合同额超3000亿元,营业收入超1400亿元,资产上千亿元。

企业发展,既提升了影响力,又为员工提供了创先争优的舞台。这些年五局优秀员工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又为评先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五局企业和个人奖项由当初的星星点点,层次较低,到后面“井喷式”涌现,数量、层次均与五局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尤其近年,先进人物数量之多,层次之高,不断创历史最好记录,折射的正是一条五局健康发展之路。

可以说,没有五局的发展,就没有那么多的高层次奖项。

其次是从五局发展战略中来。三位全国劳模中,邹彬从湖南省评出,舒燕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评出,杨岸峰从江西省评出,充分体现了地方对五局、对五局人的认可。2003年以来五局持之以恒地抓区域化战略,不当“过客”,不建“驿站”,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建一项工程,树一块丰碑,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持续为所在地作出贡献。

入湘近50年,中建五局为湖南省投资上千亿人民币,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数不胜数;在几乎所有区域,修建了大量的“致富路”,建造了无数高楼大厦和道路桥梁,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五局人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又是践行社会责任的主力军。邹彬是湖南省的技工楷模,为湖南省打造技能强省树立了标杆;舒燕为广西区和南宁市党建工作创造了经验,创建的“超英爱心联盟”,坚持十多年帮扶贫困山区孩子;杨岸峰在江西带领项目团队在建设“致富路”同时,主动为贫困村修建道路,承办地方建筑质量安全观摩现场会,促进行业发展。

三位全国劳动模范和三位省级劳动模范,可以看作是地方对五局的一种“点赞”。

第三是从五局“信·和”文化中来。中建五局2003年开始“树信心、讲信用、求人和”的“三项工程”建设,这是“信·和”文化的发端。“信·和”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信为本、以和为贵”。其中“信”是树信心、讲信用,“和”是和而不同。

“树信心”体现在“敬业”上,“倡导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使自己的生命信仰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让生命更有价值。”“讲信用”体现在企业经营行为上,是“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和”体现的是“遵守社会生态观念,兼顾企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着眼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员工。“信·和”文化曾经培育出了陈超英这样享誉全国的先进典型,培育出了全国技术状元、全国劳动模范翟筛红,现在又培养出了邹彬、舒燕、杨岸峰三位全国劳动模范,相信今后还会培养出更多更高层次的先进典型。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