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通讯员 朱慧娟
在邵阳县郦家坪镇栗树庙村香岭山上的一处生态种养殖合作社内,刘新和正与5名工人将现杀的土鸡洗净、真空装袋,放入冰块,打包装车——一提提印有“中建五局扶贫产品”字样的土产品正在销往全国……
“隐形”富翁返乡再创业
一场大雨浇熄了邵阳的酷暑,雨后的栗树庙村愈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挽起沾满黄土泥巴的裤腿,刘新和一个跨步向前放倒铁丝栅栏进入养鸡场“鸡场占地150亩,最多可容纳3万只鸡,今年计划扩张到300亩。目前库存17000只鸡,其中有3000只母鸡,每天产蛋1300-1500枚。”他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一边半蹲着随手捧起一只仔鸡放在掌心摸了摸,憨笑着眼里满是欢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个农民装扮的人正是栗树庙村的致富带头人,也是养鸡场的主要投资者。
△刘新和为栗树庙村土鸡代言
1982年,在当时村里人连红薯都吃不饱的年代,又逢大水冲毁了农田,家境贫寒的刘新和作为家中老大,不得不向家乡父老凑了200元,前往云南摆摊创业。每天肩挑手扛来回40公里,一个月赚百把块钱,那一年他18岁。30多年过去,天命之年的刘新和已成为云南一房地产企业的董事长,年销售额数千万元。“在外面赚钱了,不能忘本,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刘新和依然保有一颗赤子心。早在2009年,他就回来过邵阳县,计划投资搞乡村旅游开发,后因各方资源受限,未果。目睹家乡的贫穷,2017年,他毅然将在云南的产业交给子女打理,只身一人返乡再创业,决心带领村民一道脱贫致富。时年,他带领同乡的刘斌、罗金宝、刘新建等人投资300余万元,承包了栗树庙村500余亩闲置土地、20余亩水库鱼塘,成立了渔丰水产、祥华种养合作社。
带领6户贫困户开办养鸡场
2018年4月,中建五局驻村扶贫队进驻栗树庙村开展扶贫工作。期间,扶贫队长周正明主动找到刘新和以及村里的个别有能之士一道发展村里的产业,并帮他们介绍发展产业的支持政策,协调关系、办理相关手续,还带领村干部和刘新和到外地考察学习如何管理。此外,还积极对接政府部门,为他们创办养鸡场争取30万元的产业基金。2019年3月,刘新和与另外一名乡贤带领村上6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一道,正式办起了养鸡场!
△养鸡场全貌
喂养、巡查……如今的刘新和一门心思扑在养鸡这门事业上,几乎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夜里十一、二点都扎在养鸡场。“做了就一定做好!质量、安全一定保证好”刘新和庄重地说道。为了把鸡养好,他一方面自学,一边到广西玉林、云南、贵州铜仁向朋友取经,学习如何管理,还特聘了一名技术指导。别的商家一般养4个月就卖掉,而刘新和要把鸡散养到8个月大后再售卖。“我这里的母鸡、仔鸡、阉鸡全部分区散养”“玉米、麦麸、豆粕配比,这样的鸡肉不仅营养还口感好,喂养是全程监控的”……
2020年初,突发疫情,数千土鸡、土鸡蛋无处销售,而成本却直线上升,正在刘新和一筹莫展之时,中建五局扶贫队又通过湖南省农产品权威营销平台“湘农荟”开展直播活动,助其一次性销售上万元……受疫情影响,目前,销售仍然是当前最让刘新和头疼的问题。6月23日,中建五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卫国来调研走访慰问时对刘新和说:“保证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销售方面,我们给你想办法。”
“造血”产业助力全村822人脱贫
在中建五局驻村扶贫的两年时间内,把种、养作为该村脱贫攻坚的“造血”产业,让绿水青山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钱袋子;此外,通过培育一批既增收又稳定的产业,如养牛,种植茶树、黄桃等特色产业,使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运用“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使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
今年上半年,刘新和采取套养的形式,在养鸡场种植了50多亩2500株黄桃树,“明年你们再来,就可以吃黄桃了”刘新和说着,转头望向远方,“我的想法是养鸡、养鱼,开农庄,开民宿,办农家乐,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中建五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江森慰问结对贫困户艾桂连一家
“过去,我们家平均每月大概1500元的工资水平,现在我一个人就可以赚到3000多元每月!”一名在刘新和种养合作社工作的年轻小伙子告诉记者。“你们太好了,这两年村头的变化那在以前我们是做梦都没想过的”同在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艾秀莲的母亲边扫地边感慨道。随着中建五局扶贫队的造血式扶贫,越来越多尝到甜头的村民,开始积极拥抱产业脱贫。
如今的邵阳县栗树庙村,不仅风景如画,还瓜果飘香、鸡鸭成群,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栗树庙村村支书李德荣看着眼前的景象,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我们村一共670户297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89户849人,目前,已脱贫178户822人。”